中西部地区是解决模具产业转移问题的首选地-cq9官方网站试玩


中西部地区是解决模具产业转移问题的首选地-cq9官方网站试玩

十年以上三维数字化技术自主研制商

cq9官方网站试玩english

电话:0755-86131192

电 话:0755-86131192  86180201
服务热线:086-13570808306(邹先生)
传 真:0755-86180213
邮 箱:info@3doe.com
网 址:www.3doe.com
地 址:深圳市龙华区民治大道民治商会大厦六楼

当前位置: cq9官方网站试玩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中西部地区是解决模具产业转移问题的首选地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为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我国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在此背景下,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该意见指出,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
    模具产业转型升级时代背景分析
    业被称为“百业之母”,当前汽车、it、航空、建材、展具、医疗、卫浴等诸多产业当中,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制造出来的。我国模具工业发展比较晚,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经过“十五”、“十一五”高速发展,现代模具产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驶上了快车道,模具作为重要的制造装备行业在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同时,也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研发、创新和生产中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2010年是我国模具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元年,经济逐步回升向好,模具作为制造产业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支撑,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选择在这个时机登陆中国,将肩负着沟通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共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9年我国塑料行业6000亿销售额,按1:100的带动,将有60个亿模具的支撑。有预测说2010年我国本土需求汽车零部件将高达1800亿元,为汽车工业零部件提供装备的模具行业也必将得到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it信息业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笔记本电脑等主要产品增长均超过30%,信息产业仍将快速发展,我国的it模具仍将是供不应求。另外,随着建筑、会展业的突飞猛进,新型建筑、建材、展览用品大量需求,异型材模具、塑料管路模具等也将实现快速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产销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恢复,进出口稳步回升,模具产业收入持续增长,产业逐步走上上升轨道。国际市场,由于工业发达国家努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及我国模具仍有竞争优势,因此外贸情况也比较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模具总销售额比上年同期约增长15%左右。据海关统计,2010年1~6月模具进出口总量为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4.18%。其中进口9.99亿美元,同比下降3.29%;出口9.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2%。外贸逆差0.05亿美元,同比减少1.48亿美元,降幅达96.73%。
    当前装备制造产业总体“回升向好”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已经逐渐冲开了金融危机的阴霾;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支持效果逐步实现,机械模具产品内需市场稳定扩大。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蓝海的出现,也为it模具产业营造了广阔的市场。
    与往年不同的是,2010年跨国公司向中国的投资中,涉及研发和总部运营管理的投入日渐突出。今天中国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崛起的趋势不容小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正直逼美国。而同时,中国模具产业地域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沿海地区作为模具制造业集中地的主力军的角色正在被淡化。2010年,在出现震惊全球的“多连跳”事件后,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富士康从深圳向中部河南、武汉等省份的迁移,充分折射出了模具制造业在中国的梯度转移趋势。
    这种趋势从去年惠普投资重庆、设立工厂等事件中就显现出来,并在今年进一步加剧——10月29日,联想集团与成都市政府签约,宣布在成都设立联想(西部)产业基地;10月15日,模拟和嵌入式处理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宣布在成都设立生产制造厂;在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西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目前,英特尔、惠普、富士康、戴尔、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微软等一大批it巨头已经落户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将成为沟通政府、辅助企业的大桥梁。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模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将愈加凸显,在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模具业而言,明智选择利用新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立体传媒、展会营销,推动和加速企业转型提档,将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会刊《国际模具机械产业》、《国际五金塑胶产业》、国际模协网将拉开产业汇聚、区域协调、共谋发展的大幕。 
    模具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是首选地
    近年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和要素成本的全面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基本消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竞争优势趋于弱化。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制成品高度依赖出口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订单大幅减少,出口增速迅速回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模具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这既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不可逆转的经济潮流。
    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被视为“世界制造基地”,但目前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产业内、区域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只有把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以及环保要求较高的产业转移出去,才能使高技术、高层次的企业在本地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强的要素供给保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经营状况较好、发展较快的民营模具企业,已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上都有了相当的积累,纷纷向区域外进行产业转移,在全国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最为活跃的是中小型民营模具企业,追求企业成长、推进对外扩张,常常是这些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标。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市场压力显著增大,迫使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来开拓市场。当前,我国国内模具产业转移正处于高峰期。中西部地区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大大改观,加上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成为模具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长三角的产业过去主要向苏北和安徽转移,现在扩大到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近年来,浙江许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加快向江西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的模具企业也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佛山的陶瓷模具企业主要外迁到江西、湖南、四川、山东等地。江苏、浙江等省纷纷加快推进省内发达地区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如江苏通过采取财政支持、电费综合补贴、用地计划倾斜等措施,推行南北挂钩对口帮扶、共建开发区,大力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据统计,2001~2007年,苏南地区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919个,总投资3826亿元,实际引资额1703.6亿元。上海作为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源头,目前当地政府已表示产业转移不代表所有的生产环节和企业都转移出去。珠三角企业也把转移重点放到省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
    从转移的关联细分行业来看,则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向外转移的行业主要是对资源能源依赖性较强的上游,如劳动力密集型的玩具塑胶模具、制鞋模具业,耗能较大的陶瓷模具业。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产业转移源头,对外转移的主要是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机械制造业、文体用品制造业、钢材加工业等模具关联行业。江苏、浙江转出的行业主要是机械制造。珠三角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和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五金、玩具、制鞋、塑料、模具等行业,尤其是以港资台资企业为主。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出现了转移趋势。
    承接产业转移东西部跨区域协调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时,投入大、成本高,短期内难以获得收益;而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受到总体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制约和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为此,在创新机制尚未建立、新兴产业不能及时培育发展并形成规模、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还没有完全形成时,东部沿海地区将现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能失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出现产业空心化,并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加上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体系等多方面原因,东部沿海地区不愿意让本地企业大规模迁离。为促进区域发展,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省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化投资环境、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措施,鼓励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尽管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但客观上部分拦截了产业转移向其他地区转移。而在中西部地区,则部分地存在着承接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中西部地区远离口岸,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对外联系不够畅通,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缺少整合,缺乏高级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和商务人才,使转移企业面临服务跟不上、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上升等问题。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健全,对承接产业转移缺少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在观念开放、政府效能、法制环境、信息系统、社会诚信、市场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消费习惯、人文环境也有所差异,常常使移入企业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影响企业转移积极性。针对以上面临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各级政府要提高对产业转移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政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要通过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建立产业转移园区的方式,把中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体制创新区,提高承接地产业协作能力,解决产业转移的载体问题。共同搭建投资贸易平台、科技和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活动。要结合自身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产业转移,确定产业转移重点,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实现东中西部产业协调发展与合理分工。
    此新闻来源于精易迅科技


© 2015-2018 精易迅cq9官方网站试玩的版权所有        |  深圳市精易迅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